近年来,城关镇人大坚持代表尽职履责、共促发展的原则,紧紧围绕“农业强不强、农村美不美、农民富不富”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,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优势,通过人大代表多级联动、双岗建功,充分挖掘武王伐纣、封神演义的同盟文化,积极探索“文旅+”“融合+”乡村振兴发展思路,促进“农商文体旅”深度融合,不断提升乡村旅游“软实力”,助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。
精品路线需要精心打造,为了更好的推进乡镇文旅产业健康、有序的发展,城关镇人大组织辖区内省、市、县、乡四级人大代表外出到杭州、洛阳、焦作等先进地区学习,并充分发挥联络站阵地作用,组织各届精英、部门干部以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交流,广泛征求民意,梳理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,在旅游交通、游览服务、旅游安全、卫生质量、经营管理、旅游购物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对文旅产业发展的督促督导,确保乡村文旅产业配套不断完善规范,文旅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。
镇人大代表马汝亮作为村支部书记,便是双岗建功的很好写照。他坚持“建画里乡村,留梦里乡愁”的文旅发展理念,以蔷薇网红村为定位,在村内栽植高杆月季2000余株,打造了环村景观路、最美入村路。同时,实施了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,铺设了“彩虹”柏油村道,新建了村史馆、乡愁园,规划了停车场、停车位,垒砌了景观花墙,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,实施了“三通一规范”,完成了整村绿化和道路亮化,打造了节点游园和生态水系景观,环境优美、生态宜居、富裕文明、承载乡愁的“和美乡村”雏形显现。
文旅产业既需要传承更需要传播,城关镇人大号召大家“我的家乡我宣传”,在各级代表的支持督促下,城关镇充分发挥同盟文化资源禀赋优势,深挖文化内涵叫响炒热同盟山风景区;挖掘李商隐、贺盛瑞、贺仲轼等历史名人文化,打造文化新名片,打响“千年古县”文旅品牌;依托同盟文化、君子文化、礼乐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,创作了一批实景互动演出,让游客留住念想;加大农耕文化开发力度,筹建农耕文化展览馆,开发趣味农耕体验活动;发掘地方志、村史、族谱、家谱等具有特色文化的史料,让游客在乡土情怀中找寻出乡村的记忆和味道。并通过发放宣传页、制作宣传视频、组织微信宣传矩阵、引导高质量的媒体宣传等,营造线上+线下齐发力的宣传氛围,将同盟文化向全省、全国进行推介,把城关美丽乡村品牌叫响炒热,提升城关乡村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五一期间,城关镇举办了“行走中原农谷·‘豫’见醉美乡村”活动,吸引游客达30余万人,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,卤肉制品销量每日达1000余斤,地锅油烙馍日销售300余张,上万游客排队品尝连福记推出包子、麻花、水煎包等食品,大锅菜每天供应800余碗等,农副产品及餐饮业销售收入200余万元。
城关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职能,督促政府从观有美景、食有佳肴、行有道路、住有房舍、购有特产、玩有体验的角度做好道路、管网、垃圾治理等各项惠及民生基础设施完善。同时,督促各职能部门要扎实履职做好市场维护“服务员”,协调组织交警、执法大队、市场监管、消防、应急等各相关部门,围绕安全文旅、品质文旅下功夫、做服务,确保食品安全、消防安全、价格市场公平公正等,切实做好乡村文旅的后勤保障工作。圆满服务了城关镇组织的同盟文化大集、农产品嘉年华、智慧驾享车展、千名网红秀后寺、汉服文化秀等各类文旅活动开展。
接待人次多、活动形式新、社会反响好、后续热情高是城关镇人大的乡村文旅产业初探,也是城关人大的乡村振兴实效,更是城关人大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70 周年献礼。下一步,城关镇人大将继续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宣传引导、示范带动、监督指导作用,积极献策出力,做好特色旅游这篇文章,推动农文旅融合,助力乡村振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