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乡市人民政府、中共获嘉县委、获嘉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:
2024年以来,获嘉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贯彻省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,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,突出重点、压实责任,持续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,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。我县连续四年获得全市法治建设考核优秀等次。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持续加强党的领导,切实扛稳法治建设“第一责任”
(一)全面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。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县法治政府建设的各方面、全过程。县委常委会、县政府常务会研究法治建设重点工作2次,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。
(二)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。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各级党委(党组)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,政府常务会学法12次。
(三)党政一把手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“第一责任”。始终把法治建设作为“一把手工程”,坚持做到“四个亲自”,连续8年开展领导干部述法考核,充分运用市级智慧法治综合管理平台,对全县法治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全方位部署、按节点督导。
二、服务发展改革,依法全面履行职能
(一)持续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。“一网通办”率达100%,2474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,录入率100%,行政许可类事项审批时限压缩比达89%,其中,不见面审批事项2369项,占比95.87%。
(二)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。全方位审查涉企规范性文件,强化涉企执法监督,优化涉企法律服务,实施包容审慎监管19次,建立法律顾问团,提供法律意见226条,为企业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安排专人对接民营企业客户,为其提供个性化、订单式、打包式专享公证法律服务,努力营造公平、公正、透明、稳定、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。
(三 )加强信用监管,擦亮政府信用名片。积极打造“信用获嘉”,建立健全“政府承诺+社会监督+失信问责”机制,利用“大数据+信用监管”系统,对政府部门及市场主体开展信用风险预警,动态监测政务失信情况,实现政府机关“零失信”。
三、完善制度程序,推进科学民主决策
(一)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。全年向市政府和县人大常委会备案文件8件,报备及时率、合法合规率达100%。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3次。
(二)依法科学民主决策。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,严格按照决策启动公众参与、专家论证、风险评估、合法性审查、集体讨论决定、决策公布等程序规范执行。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作用,法律顾问共提供各类法律服务100次。
(三)积极开展合法性审查工作。共审查政府文件、常务会议题、会议纪要等文件503件。审查各类合同及框架协议63件,提供意见和建议308条。
四、积极推进依法行政,全面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
(一)服务型行政执法全面推进。实施包容审慎监管,认领公布我县免罚清单、从轻、减轻和不予强制事项清单等“四项清单”298项,累计办理案件19件,涉及免罚金额60余万元,执法更加有温度。
(二)行政执法程序不断完善。积极开展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大检查活动。组织案卷评查75本,统一行政执法案卷、文书基本标准,提高执法案卷、文书规范化水平,受到市里通报表扬。今年来,重大行政处罚备案33件。
(三)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。持续推进乡镇综合执法大队建设。2024年,11个乡镇共开展执法检查718次,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02件,其中,罚款46件,警告156件,涉及金额6200元。
(四)执法责任制全面落实。进一步做好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》的贯彻实施工作,全县848名执法人员参加全市第二届服务型行政执法大比武。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,新办理行政执法证和监督证108个,注销各类证件105个。
(五)依托府院联动平台,有效化解行政诉讼矛盾纠纷。在县诉调对接中心挂牌成立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中心,明确1名专职调解员参与行政争议的诉前、诉中化解工作,法院与县司法局联合出台《依法推进行政争议协调化解工作方案》、与县检察院联合制订《关于加强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的意见》,构建了“党委领导、府院共建、部门联动”的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工作新格局。2024年以来,新收行政案件32件(含2件行政赔偿),旧存11件。共审结各类行政审判案件40件(含2件行政赔偿),行政机关败诉数9件,败诉率22.5%,撤诉率30%,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100%,服判息诉率60%,共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联动20余次,发出司法建议2份,反馈采纳率100%,并通过发出司法建议的方式,有效化解了2起行政纠纷。
(六)做实府检联动。运用好常态化联动机制,推动府检资源整合、力量集合、功能融合、手段聚合。特别是推动“12345”政务热线与“12309”检察服务中心数据互联互通,通过搭建互动沟通平台,将政府部门执法体系与检察院监督体系进行整合,实现“1+1>2”的联动效果。发挥行政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监督联合机制效能,开展行政执法案件联合评查2次,发送检察建议4份。进一步发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平台作用,解决监督盲区问题;统筹推进“行刑双向衔接”和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工作,完善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衔接制度,凝聚执法、司法履职合力,彰显大数据平台资源优势。
五、坚持多措并举,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
(一)严格审计监督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统计监督职责,审计或委托第三方审计项目共63个,通过审计促进增收节支601万元,核减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或结算额3634.37万元。
(二)自觉接受各类监督。全县各级政府认真执行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、接受询问和质询等制度,及时回应群众关切。依法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,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、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。
(三)全面推进政务公开。我县共承办市级平台转办工单12230件,其中满意工单11881件,不满意工单349件,办理满意率97.53%,重办量380件,重办率3.11%,逾期17件。按照来源分类:12345热线平台工单11139件,公众号渠道工单484件,省平台渠道工单351件,网上受理渠道工单226件,市长信箱30件。按照工单类型分类:求助类工单10253件,投诉类工单921件,咨询类876件,建议类161件,举报类17件,其他类2件。
六、化解社会矛盾,促进社会公平正义
(一)健全依法化解纠纷机制。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、健全运行重大涉稳情报信息共享机制、周研判机制及特殊敏感时期日研判机制。2024年,全县人民调解组织受理矛盾纠纷5073件,成功调处4810件,调解成功率达94.8%。成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,集合司法、住建、科工、自然资源、农业农村等10余个部门联合入驻办公,汇聚信访、诉讼、矛调、仲裁、法律援助、心理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,将“多个中心”变为“一个中心”,群众信访“一扇门”进出,矛盾纠纷“一站式”解决。自2024年以来,接受群众政策、法律、心理咨询3313件,提供司法确认、法律援助等服务456次,帮群众解决各类难题4423个,收到群众赠送的锦旗77面。
(二)加强行政复议工作。一是着力提升便民为民能力。针对因疫情防控申请复议群众出门不便等实际情况,引导行政复议申请人优先采用邮寄申请等非见面方式提交申请,做到当天收件、当天审查。针对申请材料不齐全的情况,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所需补交材料。案件审理过程中,针对当事人因疫情等原因无法现场参加的,通过电话、视频连线等形式沟通案情,对确需依法中止的案件及时中止,最大限度保障申请人复议权利。二是着力提升多元调解能力。依托现有机制,加强与法院、信访机构、行政机关沟通交流,深化落实联络沟通制度。针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且符合法定情形的案件,在各方当事人自愿且公平公正的基础上,综合运用释法说理、类案指引、情绪疏导等多种方式,合力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,实现“定纷止争、案结事了”。三是着力提升复议纠错实效。抓好复议决定落实工作,对决定落实情况逐案跟踪督导,针对履行迟缓的采取主动提醒、定期通报等形式,督促有关单位依法落实行政复议决定。纠错复议决定均有效履行,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。2024年,获嘉县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51件,受理149件,截至12月31日,共审结案件113件(含并案审理1件)。审结的案件中,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41件,驳回申请人行政复议申请的8件,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4件,终止(调解)结案的55件,确认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共2件,责令被申请人履行法定职责的3件,变更原行政行为的共0件,纠错率7.96%。
(三)依法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健全。坚持依法办理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,建立矛盾纠纷排查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、领导干部包案、信访信息研判预警、联合接访等多项工作机制,推动信访问题依法及时就地解决。
七、健全体制机制,提升应急处置能力
印发了《关于2024年度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的提示函》,已建立“1+47”应急预案体系,即1个突发事件总体预案,47个突发事件专项预案。全县11个乡镇综合应急队伍共786人,部门专(兼)职应急救援队伍14支,企业应急救援队伍4支。开展县乡村三级防汛演练25场次,参演人员1500余人。
一年来,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县人大的监督下,全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但还存在一些问题:一是少数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、个别执法人员执法行为不够规范、乡镇法治建设力量较为薄弱等短板;二是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建设有待完善,部分单位对规范性文件的重视依然不够。部分单位缺少专业工作人员开展合法性审核和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;三是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有待优化。一些重大行政决策仅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,未对实施效果进行后评估。针对这些短板,我们将抓好“关键少数”,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,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,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,推动执法力量向基层倾斜,打通法治政府建设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2024年12月31日